焊頭周圍火花四濺,一名技術人員正使用角磨機將檢測出有傷損的焊頭切割開,經檢測,焊頭的傷損位置和深度與探傷工的探測結果完全一致。這次探傷測試,朱明伍的準確率又是100%。
50歲的朱明伍是中國鐵路北京局北京工電大修段鋼軌焊接車間冷修班組的一名探傷工。他所在的班組共有10名探傷工,負責用超聲波探傷儀對焊頭探查,將可能出現傷損的焊頭及時上報、返廠處理,把好鋼軌出廠前最后一道關。

“焊頭可能會出現疏松、過燒等傷損,雖然絕大部分焊頭狀態良好,但因為傷損具有隨機性,我們更要認真探測每一個焊頭,不讓帶傷焊頭上線,保證集中修供軌質量。”朱明伍說,他們的職責就是為焊頭拍“B超”、做“體檢”,保證所有長鋼軌“健康”出廠。
“探傷尋病”,朱明伍有一套自己的“絕活兒”。只見他俯身架好探傷儀,手持探頭沿著軌腰一側勻速、往返5次,眼睛緊緊盯住儀器上面的波形圖變化;改變探傷儀位置,同樣的流程檢查軌腰另一側。兩側軌腰檢查無誤后,他又更換兩次探頭,分別查驗軌頭和軌底的情況。
每天,朱明伍要更換探頭120余次,彎腰起身100余次,分析靜態波形圖240余幅。探傷工作既考驗耐力和體力,也需要心細如發、觀察入微。
當發現疑似“病灶”時,朱明伍就會立即行動。他首先用手觸摸軌底再次復驗,排除焊筋棱波影響,并進行磨平處理;如果波形仍舊顯示異常,他需要利用鋼板尺精確測量,找出傷損位置,及時記錄下傷損距邊距離、深度、缺陷波高、缺陷當量等數據,和班組其他同事討論后,迅速填寫《不合格品處置單——探傷》,并上報給工長。
低頭、彎腰、眼觀、手查……在別人眼里看起來枯燥勞累的工作,朱明伍已經干了整整18個年頭。盡管對探傷工作胸有成竹,他每天依然會抽出固定時間學習技術規章,“自己工作松一點,整體工作就會垮一塊。”朱明伍一直提醒著自己。
“老朱經驗豐富,經歷也豐富,之前在線路車間干現場的探傷作業,也是一絕。”工長趙晨對朱明伍評價很高。憑著過硬的本領,十幾年來朱明伍做到了“零漏探”“零誤判”。今年集中修以來,朱明伍所在班組探測的焊頭近3000個,合格率達到100%。
來源:勞動午報、暖微工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