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大眾和惠普宣稱在金屬3D打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聲稱這項技術可以滿足大批量汽車生產的需求。不過大眾并未準備好將3D打印技術推向主流。
惠普表示,其研發的金屬噴墨3D打印機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打印出眾多零件,但打印出來的產品并非以汽車生產為目的。
為了慶祝大眾首款面向大眾市場的電動車型ID.3的發布,惠普利用上述技術打印出了1萬輛ID.3汽車金屬模型,這些模型被贈送給出席ID.3投產儀式的來賓。ID.3模型的生產代表了大眾3D打印計劃三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
據惠普透露,大眾計劃在下一代汽車的結構部件上應用3D打印技術。兩家公司希望增加零部件的生產數量,將生產對象從裝飾用零部件轉向更重要的零部件。
惠普的最終目標是每年生產5-10萬個3D打印零部件。雖然目前能夠3D打印的是變速手柄和鏡面支架這類部件,但惠普聲稱最終將生產出“完全符合安全標準的金屬部件”。
雖然3D打印技術存在諸多潛在的應用,但迄今為止,其在汽車領域的應用規模較小。福特和阿斯頓馬丁都曾討論過,通過3D打印可以向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車型,且使小批量零部件的生產更具經濟性。
福特用一些3D打印的部件來生產野馬 Shelby GT500車型的剎車部件,而限量版的阿斯頓馬丁DBS GT Zagato內部也使用了一些金屬3D打印的內飾件。
大眾ID.3是一款小型純電動掀背轎車,大小與大眾高爾夫接近。雖然這款車型不會在美國銷售,但大眾將會向美國市場推出一款基于相同MEB平臺的跨界車,以及其他幾款電動車型。
來源:騰訊汽車
